潮阳峡山柯氏家庙修祠记 吾柯氏家庙追远堂,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根据《潮阳县志》记载以及族老的讲述,始创于南宋期间,时因柯氏始祖国子监宣教学士裔武公潮阳省亲,赞美潮阳山明水秀,眷恋备至,故于宋绍兴十年(公元1140年),由福建莆田迁徒入粤,卜居潮阳县,为弘扬宗徽,攸光祖德,绵延蒸尝,永固根基而创建柯氏家庙。枝开叶蔓,蕃九邑于一流,嗣裔遍布粤东地区各县市及海内外,繁衍递增,嗣贤族旺,人材荟萃,代不乏人。 然因一世祖的卓识远见,胸怀大志,祖祠设计规模宏大,限于当时之财力、物力等,未能完成全工程,首建后厅堂,二房一大厅,以纪美德、以诗礼、以耕读启迪嗣后,德修于身,克昌厥后,椒聊藩衍,桂馥兰馨,显赫于时。 如是经历八代,明成化二年(公元1466年)丙戍科登罗化榜进士、裔武公第八代裔孙汉公,于明弘治年间辞官告老,返回故里,谒拜先祖,深明祖意,为思源报本,奈因为官清正,两袖清风,竭尽全力,倾其皇上赏赐银两,续修筑建祖祠,完成中厅、走廊及拜亭之工程。中厅拜亭有明代名人蔡清、罗伦、赵瑶名联。绵绵瓜瓞,人文蔚起,俊彦飞腾。 复传八代,清康熙年贡生,裔武公第十六代裔孙文锦公,家资殷富,不忘先泽,以遵祖、以敬宗、以收族、以其先祖立庙之深心,奉捐巨资,亲力亲为,修葺祖祠前三山大门,对未完成部分修饰完整,至此整座落成,建筑面积1005平方米,庙内石柱50支,木柱40支,抬梁与穿斗形成混合式梁架结构,使整座祠宇宏伟壮丽、宽敞、巍然、焕然,凭依之所而四时致祭,俎豆常新也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岁月春秋有数,代远年湮,时局变迁,祖祠曾被改为洋内学校,致以整体埙损圮坏,修葺祖祠,期待已久,今适天运顺行,百业俱兴,太平盛世。承吾族旅泰旅港裔孙喜文、希隆、楚坚、乙正、海泉等人,身居海外,心系故梓,饮水思源,不忘祖德,以崇祖敬宗,慎终追远之心,积极发动海内外族人,热心捐资,促动居家裔孙,发起修祠的行动。在洋内本村干部的带动下,成立了修祠理事会,偕同族老,带领洋内本地裔孙捐工折款,效法先祖,协力同心,历时一年,修复原状,圆满竣工,并于公元一九八七年岁次丁卯大利之年,举行升龛晋主庆祝典礼。粤东地区各市县宗亲,纷纷前来,共聚一堂,载歌载舞,同庆祖祠之典礼。祖祠重光,生机盎然,德垂后昆;重光实现,聚族于斯,祖徽不泯,而宗绪有序;宗庙再振,家风重扬,春尝秋享,感佑族裔,匡毓宗贤,愈昌合族,共开千秋伟业。
|